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孙棨诗后福娘诗,俱题窗左红墙,后有数行未满,福娘因自题一绝。) 唐 · 王福娘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六部
引用典故:相如
苦把文章邀劝人,吟看好个语言新。
虽然不及相如,也直黄金一二斤。
楚儿 晚唐 · 郑昌图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大开眼界莫言冤,毕世甘他(《说郛》本作「必若遭伊」)也是缘。
无计不烦乾(《说郛》本作「轻」)偃蹇,有门须是疾连拳。
据论当道加严棰,便合披缁念《法莲》。
如此兴情殊不(《说郛》本作「都未」)减,始知昨日是蒲鞭(见孙棨《北里志》。)
广黄帝本行记 唐 · 王瓘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八
黄帝以天下既理。
物用具备。
乃寻真访隐。
问道求仙。
冀获长生久视。
所谓先理代而登仙者也。
时有宁封子陶正
有神人过。
为其掌火。
能出入五色烟。
久则以教封子
封子积火自烧。
随烟气上下。
一旦飞去。
往流沙。
食飞鱼。
暂死二百年更生。
黄帝师其道。
封子游于沙。
使风后负书。
常伯剑。
旦往洹沙。
夕归蒲晋。
行万里而一息。
洹流如沙尘。
足践则陷。
其深不测。
大风吹沙如雾。
雾中多神龙鱼鳖。
皆能飞翔。
有石蓝青色。
坚而甚轻。
从风靡靡。
覆于流沙之上。
一茎百叶。
千年一花。
宁封子游海诗曰。
青蓝灼烁千载舒。
百龄暂死食飞鱼。
务光子。
身长八尺七寸。
神仙者也。
赤将子舆者。
不食五谷。
啖百草花长年。
容成公
善补导之术。
守生养气。
谷神不死。
能使白发复黑。
齿落复生。
帝慕其道。
乃造五城十二楼
以俟神人。
即访道游华山首山
东之泰山
时致怪物。
而与神会通。
接神人于蓬莱。
迥乃接万灵于明庭京兆伸山寒门甘泉谷口
黄帝于是祭天圜丘
将求至道。
即师事九元子
地皇元年正月上寅日。
斋于首山
复周游以访其道。
将见大隗具茨之山。
方明为御。
昌寓骖乘。
张若謵㢋前导。
阍滑稽后从。
襄城之野。
七圣皆迷。
遇牧马童子。
问途焉。
若知具茨之山乎。
曰然。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
曰然。
黄帝曰。
异哉小童。
非独知具茨之山。
又知大隗之所存乎。
请问为天下。
小童曰。
夫为天下者。
亦若是而已矣。
又奚事焉。
余少而自游于六合之内。
余适有瞀病。
有长者教余曰。
尔乘日之车。
而游于襄城之野。
今余病少痊。
余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
夫为天下者。
亦若此而已矣。
又奚事焉。
帝曰。
夫为天下。
诚非吾子之事。
虽然。
请问为天下。
小童辞。
黄帝又问。
小童曰。
夫为天下者。
亦奚以异乎牧马哉。
亦去其害马而已。
帝再拜稽首。
天师而退。
帝曾省天皇真一之经。
而不解三一真气之要。
是以周流四方。
求其释解。
乃至圜丘之上。
其国有不死之树。
食其实与叶。
人皆不死。
丹峦之泉。
饮之长生。
有巨蛇害人。
帝以雄黄逐之。
留一时而返。
帝令三子习服之。
皆寿三百岁。
东到青邱。
见紫府先生
登于风山。
受三皇内文天文大字。
以敕召万神。
役使偫灵。
南到五芝元涧。
登元陇荫建木观。
百灵所登降。
采若乾之
饮丹峦之水。
西见中黄子
受九茹之方位。
北到鸿堤。
具茨
大隗黄盖童子。
受神仙图十二卷。
稽山
陟黄屋。
开石函。
发玉笈。
得金鼎九丹之经。
复授九转之诀于元女。
南至江。
登熊湘。
天台
受金液神丹之方。
广成子有道。
在空同山。
见之曰。
闻吾子达于至道。
敢问至道之精。
吾欲取天地之精。
以佐五谷。
以养人民。
吾又欲官阴阳。
以遂偫生。
为之柰何。
广成子曰。
汝欲问者。
物之质也。
汝欲官者。
物之残也。
自汝理天下。
云气不待族而雨。
草木不待黄而落。
日月之光。
益以荒矣。
汝佞人之心剪剪者。
奚足以语至道哉。
黄帝退。
捐天下。
筑特室。
白茅
閒居三月
复往邀之。
广成子南首而卧。
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
再拜稽首而问曰。
闻吾子达于至道。
敢问治身。
柰何可以长久。
广成子蹶然而起曰。
善哉问乎。
吾语汝
至道之精。
窈窈冥冥。
至道之极。
昏昏默默。
必静必清。
无劳汝形。
无摇汝精。
乃可长生。
目无所见。
耳无所闻。
心无所知。
神将守形。
乃可长生。
慎汝内。
闭汝外。
多知为败。
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
至彼至阳之原也。
我为汝入于杳冥之门矣。
至彼至阴之原也。
天地有官。
阴阳有藏。
慎守汝身。
物将自壮。
我守其一。
以处其和。
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
吾形未尝衰也。
黄帝再拜稽首曰。
广成子之谓天矣。
广成子又曰。
彼其物无穷。
而人皆以为终。
彼其物无测。
而人皆以为极。
得我道者
上为皇而下为王。
失吾道者
上见光而下为土。
今夫百昌。
皆生于土。
而反于土。
故将与汝入无穷之门。
以游无极之野。
我与日月参光。
与天地为常。
当我缗乎。
远我昏乎。
人其尽死。
而我独存乎。
黄帝得道之要。
复周游四海。
车辙马迹。
丹井遗书。
往往而有。
越元阙。
见中黄丈人。
云台
青城天国之都。
宁先生
受龙蹻之经。
筑坛于山上。
宁先生五岳丈人
使岳神一月再朝。
岳神洒六时之泉。
以代晷漏。
帝问先生真一之道。
先生曰。
吾得道。
始仙耳。
非是三皇天真之官。
实不解此真一之文。
近皇人为扶桑君所使。
峨嵋山仙官。
今犹未去。
可往问之。
帝乃到峨嵋之山。
清斋三月
得与皇人相见。
皇人者。
不知何世人也。
身长九尺。
元毛被体。
长皆尺馀。
发才长数寸。
其居乃在北山绝岩之下。
中以苍玉为屋。
黄金为床。
然千和之香。
侍者皆众仙玉女。
座宾三人。
皆称太清仙王。
方见皇人。
饮以丹华之英。
漱以玉井之浆。
黄帝匍匐既至。
再拜稽首而立。
请问长生之道。
皇人曰。
子既官四海。
复欲不死。
不亦贪乎。
帝曰。
万兆无主。
则相陵暴。
今为制法。
足以传后。
私心好道。
远涉四海。
幸遇道君。
愿垂哀告。
窃见真人食精之经。
徒省其文而弗综其意。
挹其辞而不释其事。
乞得教诲。
皇人大惊。
良久乃答曰。
汝安得闻见。
此乃金箓之首篇。
上天之灵符。
太上之宝文矣。
白日升天
飞步虚空。
身生水火。
变化无常。
此天仙之真。
惟有龙胎金液。
九转之丹。
守形绝粒。
辟除万邪。
役使鬼神。
长生久视。
乃血脉流宣。
肠化为筋。
百灾不能伤。
延期至亿千。
则惟有真一。
食五牙之文。
此二事。
但使南斗君领录。
参于太常楗籥。
自非仙人。
四千年一出。
约皆不得背科而妄泄也。
西王母秘此书于五城之内。
其外卫备有仙楼十二。
藏以紫玉之匮。
刻以黄金之札。
封以丹芝光华。
印以太上中章。
其无仙籍者。
不得闻知也。
子未可听天音于地耳矣。
便可去也。
帝答曰。
昔已受神丹于元女。
惟未受五牙食真之经。
今运会得见道君。
既不以授生道。
是臣相命不得度世耳。
因叩头流血。
唯乞悯济。
太清三仙王复悯助之曰。
此子先世有功德及鸟兽。
故芳气之流。
光于帝位。
何为隐其真牙之经乎。
可教而成之也。
皇人命帝坐而告之曰。
汝向所道之经。
上天之气。
归于一身。
一身分明。
了可长存耳。
夫人有生之最灵也。
不能自守其神而却众恶。
若知之者。
不求佑于天。
止于其身则足矣。
且一身犹一国也。
胸腹之位犹宫室也。
四肢之列犹郊境也。
骨节之分犹百官也。
神犹君也。
血犹臣也。
气犹民也。
故知理身则知理国。
爱其民所以安其国。
吝其气所以全其身。
民散则国亡。
气竭则身死。
亡者不可存。
死者不可生。
所以至人消未起之患。
理未病之疾。
坚守之于无事之前。
不追之于既逝之后。
民难养而易散。
气难保而易失。
审威德所以固其理。
割嗜欲所以其真。
然后真一存焉。
三一守焉。
泥丸绛宫丹田。
三一之宅也。
子勤守之。
万毒不伤。
华池
食五牙。
便为真仙矣。
吾受此经于九天真王
今以相付。
存之于口。
名曰朱鸟之丹。
取之于身。
名曰真一。
勤乎秘哉。
大有旨曰。
五谷为刳命之凿。
五牙为长生之根也。
帝受道毕。
东过庐山
署九天使者。
秩次青城丈人
御史
主总仙官之籍。
为五岳之监司也。
帝又封灊山君为九天司命
主生死之录。
复以四岳皆有佐命之山。
南岳孤峙无辅。
乃章祠三天太上道君。
霍山为南岳储君
灊山南岳之副。
以贰其政。
以辅佐之。
乃写九州山川百物之形。
又作五岳之图。
用传于世。
帝鍊石于缙云
缙云之瑞。
缙云之堂。
丹邱存焉。
帝藏兵法胜负之图六甲阴阳之书于苗
帝又合符瑞于釜山。
奉事太乙元君
受易形变化。
藏于空同之岩。
帝考推步之术于泰山力牧
著体诊之诀于岐伯雷公。
讲气候于风后。
穷律度于容成
救残伤缀金冶之事。
毕该秘要。
穷究道真。
传阴符。
则内合天机。
外合人事。
理天下。
南洎交阯
北至幽陵。
西极流沙。
东界蟠桃
帝曰。
吾闻在宥天下。
不闻理于天下。
我劳天下久矣。
息驾元圃。
以反余真也。
修封禅礼毕。
乃采首山之铜。
铸鼎象物。
鼎成。
以象太一于雍州
其鼎知吉知凶。
知存知亡。
能轻能重。
能息能行。
不灼而沸。
不汲而盈。
自生五味。
真神鼎也。
遂鍊九鼎之丹。
服之以丹法。
传于元子
重盟而付之。
丹经藏于九疑之东委羽之
承以文玉
覆以磐石。
金简玉字刻其文。
帝又以灵宝五符真文金简书之。
一通藏于钟山
一通藏宛委之
帝所铸剑镜鼎器。
皆以天文古字题铭其上。
或有秘谶之词焉。
时薰风至。
神人集。
厌代之志。
留冠佩剑舄于鼎湖极峻处昆台
立馆于其下。
马师皇者。
善医马。
通神明。
忽有龙下于庭。
张口闭目。
师皇视之。
此龙有病。
乃引针以针龙口中。
以牛乳煎甘草灌之。
龙病即愈。
师皇乘龙而去。
黄帝闻之。
自择以戊午日升天。
果有黄龙垂胡髯迎帝。
帝乘龙登天。
无为子及臣僚升天者七十二人。
其小臣不得上者。
攀断龙髯。
及堕帝弓。
小臣抱弓而号。
因曰乌号弓。
万姓仰天而呼。
因名其地为皇天原。
亦名鼎湖
其后有臣左彻
削木为黄帝像。
率诸侯而朝奉之。
臣僚追慕。
取几杖立庙而祭之。
取衣冠置墓而守之。
于是有乔山之冢。
黄帝曾游处。
皆有祠焉。
五百年后。
乔山墓崩。
空室。
惟剑与赤舄在。
一旦亦失去。
黄帝居代总二百一十年。
在位一百年。
升天为太乙君。
又为轩辕之星。
备黄龙之体。
在南宫之中。
后代享之。
列为五帝。
居中配天。
黄帝土德。
中央之位。
兼总四方也。
以镇星为子。
上配五老。
下配五帝。
黄帝之子昌意
弱水
昌意之弟少昊
帝妃女节所生也。
帝之女溺于东海
化为鸟。
名曰精卫。
常衔西山木石。
以堙东海焉。
少昊名挚
字青阳
即帝位。
号金天氏
黄帝之子也。
颛顼高阳氏
黄帝之孙也。
有圣德。
在位七十八年。
九十八岁。
母蜀氏。
商邱濮阳
禺强。
黄帝之允。
颛顼之子。
颛顼俱得道。
颛顼为元冥。
禺强为北方水神。
帝喾高辛氏
黄帝之孙。
帝生而神灵。
自言其名。
偃师
在位七十年。
一百五岁。
帝尧陶唐氏
黄帝元孙。
姓伊祁
名放勋
兴于定陶
唐侯为帝。
都于平阳
在位九十八年。
年一百八十八岁。
帝舜有虞氏
姓姚名重华
黄帝八代孙。
蒲坂
年百岁得道。
登遐于九疑
夏禹号夏后氏
黄帝元孙。
姓姒名文命
殷汤。
黄帝十七代孙。
黄帝子孙。
各得姓于事
帝吹律定姓者十二。
少昊有子姓曼。
颛顼姓姬
姓伊祁
姓姚
姓姒
姓子
又张邓轩路黄寇朱郦白薛虔资伊祁申屠黄公托跋。
黄帝有子各封一国
总三十三氏。
黄帝之后。
子孙相承。
凡一千二百五十年。
黄帝己酉岁
至今大唐广明二年辛丑岁
计三千四百七十二年矣。
北里志序 唐 · 孙棨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二十七
自大中皇帝好儒术。特重科第。
故其爱婿郑詹事再掌春闱。上往往微服长安中。
逢举子。则狎而与之语。
时以所闻质于内庭学士都尉。皆耸然莫知所自。
进士自此尤盛。旷古无俦。
然率多膏梁子弟。平进岁不及三数人。
由是仆马豪华。宴游崇侈。
以同年俊少者为两街探花使。鼓扇轻浮。
仍岁滋盛。自岁初等第于甲乙。
春闱开送天官氏设春闱宴。然后离居矣。
近来延至仲夏。京中饮妓籍属教坊
朝士宴聚。须假诸曹署行牒。
然后能致于他处。惟新进士设筵。
顾吏故便可行牒。追其所赠之资。
则倍于赏数。诸妓皆居平康里。
举子新及第进士三司幕府。但未通朝籍未直馆殿者。
咸可就诣。如不吝所费。
则下车水陆备矣。其中诸伎。
多能谈吐。颇有知书言话者。
自公卿以降。皆以表德呼之。
其分别品流。衡尺人物。
应对非次。良不可及。
信可辍叔孙之朝。致杨秉之惑。
比常闻薛涛之才辩。必谓人过言。
及睹北里二三子之徒。则薛涛远有惭德矣。
予频随计吏。久寓京华。
时亦偷游其中。固非兴致
每思物极则反。疑不能久。
常欲纪述其事。以为他时谈薮。
顾非暇豫。亦窃俟其叨忝耳。
不谓泥蟠未伸。俄逢丧乱。
銮舆巡省崤函。鲸鲵逋窜山林。
前志扫地尽矣。静思陈事。
追念无因。而久罹惊危。
心力减耗。向来闻见。
不复尽记。聊以编次为太平遗事云。
时中和甲辰无为子序。
惆怅诗即用香岩 其一 (彊圉单阏) 清 · 舒位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瓶水斋诗集卷十三
画壁残诗付福娘唐孙棨有《题王福娘墙》诗。谓仆所作《海红潇碧》之图。),情怀飘瞥恨微茫。
谁知人面桃花句,又触春愁隔岁忙。
题耕作蚕织二图即用程𣒊楼璹诗韵 其一 浸种乾隆己丑 清 · 弘历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七十八
蒋溥刘松年蚕织图自序卷首其迹已入石渠宝笈矣兹得松年耕作图观其笔法与蚕织图相类因以二卷参较之则纸幅长短画篆体格悉无弗合耕图卷后姚式跋云耕织图二卷文简程公孙棨仪甫绘而篆之织图卷后赵子俊跋亦云每节小篆皆随斋手题(随斋程𣒊别号)今两卷押缝皆有仪甫随斋二印其为程𣒊楼璹图本并书其诗无疑细观图内松年笔三字腕力既弱复无印记盖后人妄以松年有曾进耕织图之事从而傅会之而未加深考致以讹传讹耳至耕图绍兴小玺则又作伪者不知𣒊元时人误添蛇足矣又考两卷题跋姚式而外诸人皆每卷分题则二卷在当时本相属附后乃分佚单行故耕图有项元汴收藏诸印记而织图则无可以验其离合之由矣今既为延津之合因命同箧袭弆置诸御园多稼轩轩之北为贵织山堂皆皇考御额所以重农而示后世也昔皇祖题耕织图泐板行世今得此佳迹合并且有关重民衣食之本亦将勒之贞石以示家法于有永因考其源委并识两卷中兼用韵题图隙至原书及伪款仍存其旧盖所重在订證覈实前此之误固不必为之文饰亦瑕瑜不掩之道也
谷种如人心,其中含生生。
韶月开初律,向阳草欲萌。
三之日于耜,东作农将兴。
筠筐浸春水,次第宛列成。
古意中 其十 清 · 黄之隽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出处:香屑集卷十二
只应连夜复连朝,深闭朱门伴细腰。
粉蝶双双穿槛舞,黄莺一一向花娇。
情催巧笑开星靥,肠断春风为玉箫。
尽日窗前更无事,新团香兽不禁烧。
注:只应(元稹劝醉)深闭(温庭筠杨柳枝)粉蝶(毛熙震清平乐)黄莺(卢照怜行路难)情催(许敬宗七夕赋咏成篇)肠断(曹唐萧史弄玉上升)尽日(白居易朱道士)新团(孙棨题妓王福娘墙)
芳年 其一 清 · 黄之隽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香屑集卷十三
闺里佳人年十馀,枇杷花下闭门居。
金钗醉就胡姬画,云髻慵邀阿母梳。
珠树重行怜翡翠,玉轮依旧养蟾蜍。
今朝社日停针线,碧琐窗前学草书。
注:闺里(李白捣衣篇)枇杷(王建一作胡曾寄蜀薛涛校书)金钗(温庭筠袁司录)云髻(孙棨赠妓人王福娘)珠树(李商隐饮席戏赠同舍)玉轮(罗隐中秋夜不见月)今朝(张籍吴楚歌词)碧琐(花蕊夫人宫词)
古意上 其六 清 · 黄之隽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香屑集卷十一
麝烟红蜡透虾须,梳洗楼前粉暗铺。
休闭玉笼留鸑鷟,愁将铁网罥珊瑚。
春来秋去相思在,月满花香记得无。
此日与君除万恨,画堂连遣侍儿呼。
注:麝烟(成彦雄夕)梳洗(元稹乐天雪中见寄)休闭(许浑寄献三山守刘公)愁将(李商隐燕台)春来(鱼玄机闺怨)月满(罗隐徐济)此日(薛能柳枝)画堂(孙棨题妓王福娘墙)
芳年 其七 清 · 黄之隽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香屑集卷十三
才可容颜十五馀,每忧风举倩持裾。
海棠花底三年住,豆蔻梢头二月初。
宝髻巧梳金翡翠,琐窗还咏碧蟾蜍。
殷勤遗下轻绡意,欲报琼瑶恨不如。
注:才可(王维洛阳女儿行)每忧(孙棨赠妓人王福娘)海棠(崔涂海棠图)豆䓻(杜牧赠别)宝髻(章孝标贻美人)琐窗(吴融禁直偶书)殷勤(李节度姬书红绡帕)欲报(司空曙张芬有赦后见赠)
古意下 其十三 清 · 黄之隽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香屑集卷十三
几回抛却绣工夫,试共卿卿语笑粗。
香汗轻尘污颜色,绮罗纤缕见肌肤。
得成蝴蝶寻花树,莫羡鸳鸯入画图。
直置心亲无貌敬,人生实事是欢娱。
注:几回(秦韬玉燕子)试共(孙棨题妓王福娘墙)香汗(杜甫白丝行)绮罗(欧阳烱浣溪纱)得成(元稹放言)莫羡(吴融池上双凫)直指(韩愈寒食日出游)人生(白居易老夫)
艳歌行 其十四 清 · 黄之隽
 出处:香屑集卷四
茂苑绮罗佳丽地,楼上楼前尽珠翠。
拨开珠翠待相逢,一花一竹如有意。
密竹繁花掩映间,朱唇一点桃花殷。
形浅拂梁家黛,绿云轻绾湘娥鬟。
东邻起样裙腰阔,玉步逶迤动罗袜。
金粟装成扼臂环,蓝丝重勒金条脱。
入时妆束好腰身,翠为㔩叶垂鬓唇。
剪绮裁红妙春色,金泥文采未足珍。
有时倚槛垂双袂,衣袂障风金缕细。
舒罗散縠云雾开,青天白日花草丽。
邂逅佳期过早梅,春风一番琴上来。
飞鸟衔花日将没,彤霞著地红成堆。
众中遗却金钗子,牵我心灵入秋水。
留情深处驻横波,三尺屏风隔千里。
此身愿作君家燕,飞入君家彩屏里。
注:茂苑(白居易长洲曲新词)楼上(元稹连昌宫词)拨开(黄滔启帐)一花(刘长卿戏赠于越尼子歌)密竹(吴融新安道中玩流水)朱唇(岑参醉戏窦子美人)形(李群玉醉后赠冯姬)绿云(李咸用谢僧寄)东邻(孙棨题妓王福娘墙)玉步(上官仪太尉戏赠高阳公)金粟(罗虬比红儿诗)蓝丝(曹唐萼绿华将归九疑留别许真人)入时(段成式飞卿)翠为(杜甫丽人行)剪绮(崔日用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金泥(李德裕鸳鸯篇)有时(刘兼郡楼书事)衣袂(王初王秀才池州吴都督)舒罗(沈佺期七夕曝衣篇)青天(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邂逅(刘商王贞)春风(卢仝褚遂良孙庭竹)飞鸟(常建古兴)彤霞(张碧惜花)众中(王建宫词)牵我(李宣古听蜀道士琴歌)留情(许浑晨起西楼)三尺(温庭筠吴苑行)此身(韩偓不见)飞入(李白观元丹丘巫山屏风)
竹枝词 其四 清 · 黄之隽
 押阳韵 出处:香屑集卷十七
木槿花开畏日长,下棋曾觉睡鸳鸯。
无端斗草输邻女,先赌红罗被十床。
注:木槿(钱起避暑纳凉)下棋(皮日休登初阳楼寄怀北平郎中)无端(孙棨题妓王福娘墙)先赌(花蕊夫人宫词)
竹枝词 其九 清 · 黄之隽
 押文韵 出处:香屑集卷十七
蓪草头花柳叶裙,空教绿绮伴文君
岂知一只凤钗价,也直黄金一二斤。
注:蓪草(王睿鱼山神女歌)空教(李馀临邛怨)岂知(崔萱豪家妓)也直(王福娘孙棨诗后)